电话:400-6368-3518
地址:山东潍坊
■ 稀土永磁是稀土下游最重要应用。双碳经济下,新能源汽车、风电、变频空调将打开稀土未来需求空间;
■ 能源产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以稀土为代表的稀有金属产业目前正逐步纳入国家政策调控之中,供给端无序扩张的可能性低,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逻辑较强;
■ CS稀金属指数聚焦稀土与锂矿产业,合计权重占比超过60%,历史表现优异;其中锂含量达到30%,是目前市场是含“锂”权重最高的指数,且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 CS稀金属指数2021年净利润增速预计将超过300%,且估值分位数较低,凸显其投资价值。
稀有金属是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分布稀散或难以从原料中提取的金属,如稀土,锂,钼,钨,铟,钛等,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大范围的应用于不相同的领域。尤其是在宇航、原子能、电子、国防工业等高科技技术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战略性资源。
稀有金属在相应细致划分领域不可或缺,且供给集中度高,商品属性较强。同时,稀有金属往往是各国特有的战略性资源,政策对相关品种的调控意愿和能力强,兼具较强的政策属性。
从产业链来看,稀有金属产业从最初的勘探及矿山建设到终端消费共涉及六个环节。对于我国而言,相关企业大多分布在在采选矿与冶炼加工环节。以稀土为例,我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83%,冶炼产量占全球89%;而我国锂矿产量占全球13%,冶炼产量占全年求45%;其他如钴矿产量大多数来源于非洲,但我国冶炼产量占全球60%。
从价格影响因素来看,由于稀有金属商品属性较强,因此供需状况是影响其价格变革的重要的因素。同时,稀有金属具备一定的政策属性,因此国家及行业整体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也较大。总的来看,稀有金属价格主要受到供需、库存以及政策的影响。而对于稀有金属产业的相关上市公司而言,其股价的变动往往与稀有金属价格呈较明显的正向相关性。
中国是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按照2019年稀土配额13.2万吨,占比约63%,其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占比分别达到12.4%、10%。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起到了尤其强势的作用,而产业政策变化对于供给端影响成为影响价格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稀土开采实施配额管理制度,稀土开采与分离集中在6家稀土集团手中。2019年稀土矿产品总量控制计划为13.2万吨,2020年总量控制计划为14万吨。2021年度全球国第一期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4万吨。
稀土下游应用主要为永磁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抛光粉和冶金材料等,磁材在全球稀土消费领域占比最高,约26%;其次为石油硫化裂化等稀土传统应用催化材料占比达到17%,储氢材料和抛光粉分别达到15%、1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大概能分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及外壳几个部分,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实现电池的充放电,正极是电池中锂离子唯一来源。
锂、钴、镍三种金属是电池中正极的核心材料,占比高达63%。电池电量取决于锂、钴、镍的量。目前锂电池的正极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NCM三元系列和NCA三元,其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性能等方面各有优劣。但无论哪种技术路线,都绕不开对锂的依赖。因此,锂是新能源电池核心中的核心。
锂资源整体总量并不稀缺,但产地相对集中。盐湖品质最好的集中在南美的锂三角地区。从产量数据来看,目前锂资源的生产主要也来自于南美盐湖和澳洲矿山。其中,盐湖资源量大、成本低、扩产慢;矿山资源量较小、成本较高、扩产快。
锂的需求大致可大致分为传统需求和电池需求,传统需求主要为玻璃和陶瓷,电池需求主要分为四大板块:新能源车,储能,3C设备和电瓶车。其中动力电池是锂下游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根据Marklines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1800万辆,动力电池需求超1000GWh,对应近90万吨LCE需求。
稀土是17种化学元素的总称,号称“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可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类。稀土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开采、中游材料制备和下游应用构成,稀土大范围的应用于冶金、军事、石油化学工业、玻璃陶瓷、农业、新材料等领域。稀土永磁材料在我国稀土消费量中占比42%,是稀土产业链下游最重要的赛道。稀土永磁是目前综合性能最高的永磁,钕铁硼拥有磁性强、抗磁损、温度稳定性等性能优势是应用最广泛的稀土磁材。高性能钕铁硼永磁应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产品,其他钕铁硼永磁主要使用在于磁选机、电声应用等。
中国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短期国内外均难以提供较多供给增量。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4400万吨REO,占全球储量37%,白云鄂博 矿储量高达35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2020年全球稀土精矿产量达24万吨,中国产量为14万吨,占比高达58%,是稀土精矿最主要的供应国家。短期国内外均难以提供较多的稀土供应增量。国内政策端“指标控制+行业整合”规范稀土生产,增量大多数来源于指标上调。国内稀土产量受总量指标控制,2020年开采指标14万吨,冶炼分离指标13.5万吨。总量指标调整和市场供需面有关,需求量开始上涨可能会驱动总量指标出现一定增长。国外产能增量面临瓶颈,在建项目投产尚早。
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提升打开稀土永磁行业增长空间。稀土永磁是稀土下游最重要应用,中国稀土永磁产量在全球占比90%。双碳经济助推高性能钕铁硼成为未来打开市场空间的基本的产品,新能源汽车、风电、变频空调三类需求占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的48.8%,有望在2025年占比达到59.6%。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政策法规等利好因素叠加,中国稀土永磁市场空间有望充分打开。低碳需求全面打开,造就新的行业增长曲线。新能源汽车是最大的驱动力,风力发电在碳中和驱动下增长保持稳定,变频空调与节能电梯的渗透率提升带来放量。节能环保之外 传统汽车、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机械硬盘、伺服电机等领域的钕铁硼应用也较多。
2. 能源产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锂资源作为能源的存储介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新能源车产业链,特别是LFP需求释放,锂价已从底部区域,持续上涨,全球锂行业供需边际改善明显,新周期已经悄然来临,为行业带来了短期交易性和长期价值性的投资机会。另外,随着欧美龙头车企新车型集中投放,其高镍化发展的新趋势将带动高端氢氧化锂需求快速增长。
中期来看,在政策和消费双助力下锂盐需求持续向好。碳中和已为大势,政策指引下新能源车需求将持续向好。美、中、欧今年均提出长周期碳中和目标,同时进一步给出新能源车渗透率指引:1)中国国务院提出我国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0%;2)欧盟委员会提出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同比1990 年下降55%,2035年欧盟地区实现新能源车全电动化;3)美国拜登政府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环比2005年下降50%,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0%。各国政府均在顶层设计角度给出强势碳排放与新能源车渗透率指引,政策指引下新能源车需求将持续向好。
3. 稀有金属在高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其对国家经济结构和战略性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具备战略性和经济性竞争意义。
稀有金属普遍的应用在高技术领域,其发展也带动了高技术领域和新能源科技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战略性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为保障国内资源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风险调控能力,各个国家都进行了战略矿产资源储备。早在1983 年,日本就开始对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实施战略储备,从中国进口的稀有金属只有一部分用来生产,另一部分进行战略储备计划。2006 年,日本为保证其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对战略储备保障政策进行修正,扩大稀有金属种类的储备范围。
我国近年来也采取对应政策建立稀有金属战略储备机制的对策。国家在近两年把这些品种的出口退税逐步减到零,并且增加或提高了出口关税,提高出口门槛。由于其稀有金属市场的无法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稀有金属在全球市场占据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意义,其发展前途十分广泛。
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简称CS稀金属,代码930632)在沪深市场中选取不超过50家业务涉及稀有金属采矿、冶炼和加工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稀有金属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于2015.5.12发布,目前成份股数量37只。
(3)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业务涉及稀有金属采矿、冶炼和加工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证券。
(4)在上述待选证券中,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不足50只时全部纳入。
(5)权重:样本股之间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5%,前五大样本合计权重不超过60%。
从成份股细分行业分布来看,稀土和锂板块成份股权重较高,分别达到34.09%、29.89%。其中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占比为68.09%,持股集中度较高。
从成份股市值分布来看,超过40%权重的成份股市值为1000亿元以上的超大市值企业。从数量上来看,100亿以下市值的企业在指数中数量最多,占比37%。
北方稀土的控制股权的人包钢(集团)企业具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白云鄂博矿是中国稀土储量大、白云鄂博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10,000万吨,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77%,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资源优势突出,在国家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分配中,公司获得的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分配量均占据分配总量的50%左右。目前,公司冶炼分离产能8万吨/年、稀土金属产能1万吨/年,稀土原料产能位居全球第一;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合金3万吨/年,产能居全球第一;抛光材料产能14000吨/年、贮氢合金3000吨/年,占据国内市场占有率半数以上;发光材料1000吨/年。
主要从事基本金属、稀有金属的采、选、冶等矿山采掘及加工业务和矿产贸易业务,是全球最大的白钨生产商之一和第二大的钴、铌生产商,亦是全球前七大钼生产商和领先的铜生产商。
公司自2011年认购国际锂业股权以来,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签订包销协议等多种方式,控制了全球9处资源端部分权益及产品包销权,收购权益对应资源量共3346.95万吨LCE。公司同时拥有碳酸锂年设计产能4.05万吨,氢氧化锂年设计产能8.1万吨,金属锂设计产能1600吨,已形成全球多种类资源布局,中游多类产品生产的一体化全球锂盐巨头。
在2014年以来,CS稀金属年化收益率是16.24%,领先中证有色、有色金属、稀土产业等同类指数;同时也高于中证500与创业板指。同时,CS稀金属指数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波动性。
分年度来看,CS稀金属指数在2021年(截至10月22日)取得了高达78.8%的收益率,领先所有其他可比指数。
截至2021年11月12日,CS稀金属指数动态市盈率为46.70倍,位于指数上市以来27.4%的历史分位数,整体估值水平相比来说较低。另一方面,CS稀金属指数预计将保持比较高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速。根据Wind预测,CS稀金属指数2021年与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将分别达到313.09%和37.72%,带动市盈率将分别降至40.15倍和29.15倍,凸显指数的长期投资价值。
电话:400-6368-3518
地址:山东潍坊